政策法规
政策法规
建议收藏!“汉企通”武汉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特辑
发布时间:2025-02-27 12:31:52
  |  
阅读量:27

图片

为方便各大市场主体、投资者,

便捷了解、查阅、收藏武汉产业政策

汉企通特别推出

——“武汉人工智能产业”政策特辑

本周分享省级和市级政策要点

一起来看看吧!





目录



省级

1.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(2024—2026年)

2.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

3.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

4.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(2020—2030年)


市级

5.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

6.武汉市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5年)

7.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

8.武汉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能工作实施方案


图片








1.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(2024—2026年)





发布时间


2024年6月19日



发布部门


省人民政府办公厅



核心要点


《方案》提出强化未来产业基础研究。加大未来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,支持湖北实验室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、科技领军企业加强未来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,供给更多“从0到1”的原创性、颠覆性技术。实施6G创新工程、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、脑机接口融合应用工程、合成生物创新引领工程、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工程等重点工程,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。









2.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





发布时间


2024年4月26日



发布部门


省人民政府办公厅



核心要点


《意见》提出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。健全“链长+链主+链创”机制,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,引领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。加快光电子、汽车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,更大力度推进医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,推动“光芯屏端网”、汽车制造与服务、生命健康产业加速突破万亿元;以工业母机、绿色智能船舶和商业航天为重点,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;巩固升级“芯、星、端、网、用”全产业链,推动北斗产业加快突破千亿元。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以智能芯片为引领、以大模型为驱动、以先进算力为支撑,统筹推进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研发应用,拓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、无人驾驶、公共服务、城市治理、农业等领域应用场景,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核心区和应用先导区。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、智能终端、节能环保、数字创意、新材料等新兴特色产业上量提质、聚链成群,打造一批五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与空天技术、生物制造等千亿级核爆点,构建接续有力、相互支撑的新兴产业发展梯队,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.8万亿元、占GDP比重达到25%。








3.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




发布时间


2022年3月16日



发布部门


省经济和信息化厅



核心要点


《发展规划》提出到2025年,我省人工智能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,打造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核心区、应用先导区、产业集聚区。

产业实力不断增强。基本形成涵盖核心技术、关键系统、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,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。

赋能水平显著增强。建设高水平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、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。在智能制造、智慧医疗、智慧教育、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打造100个以上应用示范场景,推广应用一批典型行业解决方案。

企业培育成效显著。培育引进5-10家龙头企业,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集聚500家以上创新企业。

《发展规划》提出强化科研前瞻布局、夯实产业基础支撑、构建梯次企业集群、强化基础设施保障、加快产业融合应用等5项举措。








4.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(2020—2030年)




发布时间


2020年9月4日



发布部门


省人民政府办公厅



核心要点


《规划》提出,充分发挥湖北省实际应用场景广、产业生态体系全、研发基础能力强的独特优势,以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,以政府推动、市场主导、应用驱动、产业引领、开放创新的原则,将湖北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新高地。到2030年,构建成熟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,形成关键技术领先、特色应用引领、软件硬件均衡发展的产业体系。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,成为湖北新的经济支柱产业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,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.2万亿元,形成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。


《规划》提出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、营造开放创新发展生态等3项举措。






5.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




发布时间


2025年2月18日



发布部门


市人民政府



核心要点


《措施》支持关键技术突破,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,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。这是继《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描绘“蓝图”后,武汉首发人工智能支持政策。


1.支持关键技术突破。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,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,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。

2.强化普惠算力供给。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算力服务券,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;对企业使用算力服务费用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,补助期限不超过三年。

3.增强模型创新能力。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、备案和落地应用;每年遴选一批性能先进的垂直行业模型,对牵头研发单位最高补助1000万元;支持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先行先试应用。

4.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对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,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;对人工智能领域中试平台,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。

5.促进数据开发利用。每年发布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任务专项。

6.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。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专项行动,主动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;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,每年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。

7.支持产业集聚发展。建立人工智能园区梯次培育体系,打造2—3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;支持各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
8.支持高端人才引育。鼓励和支持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吸引集聚“高精尖缺”人才;将符合条件的重点用人单位纳入武汉英才计划举荐单位名录。

9.加强科技金融赋能。发挥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,吸引国家、省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,汇聚形成人工智能百亿基金投资生态。

10.增强政策协同效应。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举措









6.武汉市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5年)




发布时间


2024年2月2日



发布部门


市人民政府办公厅



核心要点


《方案》提出到2025年,全市建成布局合理、服务高效、技术先进、绿色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,形成算力、存力、运力及应用产业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格局,打造中部算力高地。


《方案》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、聚力攻关关键技术、优化提升服务质量、推动示范园区建设、创新推广应用场景、推动绿色安全发展等6项举措。








7.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




发布时间


2023年9月1日



发布部门


市人民政府



核心要点


《方案》提出到2025年,我市在图计算、数据治理、大模型、机器视觉、遥感图像解析等人工智能领域形成10项以上首创性技术,打造1个以上通用大模型、10个以上行业模型、5个以上公共数据集,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过400项,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,形成算力、算法、数据、场景“四位一体”协同发展生态,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、算力算法创新高地、产业集聚高地、场景应用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。


《方案》提出6个方面主要任务,包括实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计划、实施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计划、实施人工智能产业提能计划、实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、实施人工智能集聚发展计划、实施人工智能生态营造计划








8.武汉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能工作实施方案




发布时间


2021年3月28日



发布部门


市人民政府



核心要点


《方案》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加快构建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、以全城创新为抓手、以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为特色的“一核一城一圈”创新发展格局,把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变成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


《方案》提出4个方面主要任务,包括建设东湖科学城,打造创新之核;推动全域自主创新,打造创新之城;加强“五链统筹”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;优化创新创业环境,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

注:本文整理的人工智能政策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,由于政策具有时效性,请以政府相关部门最新公告为准。